如何了解宝宝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?可以让孩子

摘 要

  二胎的开放间接提高了新生儿的出生率,可见越来越多家庭需要面对宝宝生长发育的问题。然而,在宝宝成长过程中,许多家长会忽略宝宝的心理活动。研究表明,不论在任何年龄段,

二胎的开放间接提高了新生儿的出生率,可见越来越多家庭需要面对宝宝生长发育的问题。然而,在宝宝成长过程中,许多家长会忽略宝宝的心理活动。研究表明,不论在任何年龄段,婴幼儿都会在生活环境中逐渐形成独立的心理活动。情感需求是婴幼儿成长的基本需求,你真的了解宝宝的心理活动,满足其需求吗?

宝宝从出生到婴幼儿时期不断接受外界的刺激,其心理活动随着大脑皮质机制的完善渐渐发育起来,而且越来越成熟和稳定。宝宝刚出生时只具备感知能力,但慢慢地识记能力和智力活动也逐渐发展起来,其情绪反应也会随之而来。因此,关注宝宝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,适当地给予刺激,有利于小孩健康的成长。



1 初级阶段的心理呵护需要给予安全感

婴幼儿心理活动的初级阶段是感知能力,刚出生的新生儿只能通过感官了解外界。刚出生的宝宝未能适应外部环境和温度,会在一段时间内维持出生前的宫内习惯。这样的恋巢心理会让宝宝暂时难以适应外界环境,所以家长应当学会安抚宝宝的情绪,尽量给宝宝安全感。

宝妈在抱宝宝时可以将他的头放在心脏处,让他感受熟悉的心跳声。家长还可以抱着宝宝到处走走,让宝宝多接触外界环境,尽早熟悉身边的事物。另外,新生儿因无法自由活动而导致视野范围受限,家长让宝宝多触碰物品可以吸引其注意力并培养其运动能力。此时,声响明显、色泽艳丽、高度与婴儿视线相同的物品最为合适。



新生儿的初级情绪反应主要取决于心理需求是否得到满足,以及身体的健康程度。刚出生的宝宝表达情绪都是外显的而且容易得到满足,例如:宝宝吃饱睡足就会表现得安静舒适,相反的,饥饿或身体不适就会变得哭闹不止,表达出消极情绪。这个阶段的家长都应该多与宝宝接触,了解宝宝的习性,努力寻找合适的方式安抚宝宝的情绪。

2 中级阶段的心理呵护需要情感的反馈

婴幼儿的心理发展与运动联系紧密,所以婴儿大脑系统的完善会逐步形成高级的心理活动,如:思维、意志和兴趣等。爬行是婴幼儿心理活动发展的重要标志,对婴儿的思维发展也有推动作用。在爬行活动过程中,宝宝靠自主活动选择喜欢的东西,从而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。此时,具备声音和动态的物品能够锻炼宝宝的手脚协调性,但家长需要注意千万别让宝宝将物品放入嘴里。



妈妈是陪伴宝宝婴幼儿时期时间最长的亲人,深深地影响着宝宝的成长,因此,温暖的母爱无疑是影响婴幼儿心理活动的重要因素。微笑的面孔、爱抚的动作和亲切的语言都能给宝宝带来愉悦的心情体验,使其快乐地成长。婴幼儿如果能在生活中感受到母爱般的照顾,就会对周边的人事物产生信任感;反之,婴幼儿会变得胆小、畏缩或恐惧。所以,这个阶段的家长更应该关注宝宝的心理变化,多点鼓励和赞美的话语,加强与宝宝的情感互动。

3 高级阶段的心理呵护需要培养自我意识

婴幼儿心理活动的高级阶段主要是简单的人际交往,而且语言和身体移动是初级人际交往的基础。婴幼儿语言系统的发展一般与动作和实物相结合,活动范围的扩大能有效加强手眼配合能力,对婴儿手脑发育起到重要作用。对于选择合适的实物玩具而言,具有真实感或会模拟声音的物品能为宝宝留下深刻印象,让宝宝从生活中理解所学和所说的语言文字。另外,科学的早教能为宝宝培养简单的语言交流能力,让宝宝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,提升自主意识和自我认同感。



这个阶段的宝宝都免不了被迫进行行为训练,但家长在训练过程中尽量不要对宝宝过分训斥和埋怨,因为每个婴儿的头脑发育都存在一定差距。由于婴幼儿的心灵比较脆弱,家长不得无故打骂宝宝,否则宝宝会产生自我否定的倾向。当宝宝开始有自己的意识时,他会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而用尽办法,甚至会出现吼叫或哭闹等不良情绪。家长需要适当地引导宝宝,弱化宝宝以哭闹为手段的索取心态,输送正确的价值观。另外,家长也不得随意利用孩子的泛灵心理为其过错推卸责任。

以上都是婴幼儿成长发育的必经阶段,也是婴幼儿心智成熟的奠基石,潜移默化地影响小孩今后的心理行为。



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是从牙牙学语到简单的语言,从爬行到直立行走,再从懵懂到感知理解。宝宝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逐渐形成独立的人格,然后慢慢地长大成人。各位宝爸宝妈们都应该重视宝宝成长的心理足迹,从“心”开始全面呵护宝宝的生长,让宝宝积极健康地生活。

码字不易,请帮忙点个关注再加个赞吧。

关注“医务工作者小贾”,更多健康知识轻松看~~~

qyangluo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昵称:
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
验证码: